長期以來,小編經常會接到客戶電話咨詢關于:天然礦泉水燒開后會有一些白色沉淀和漂浮物,這些東西是什么?喝了后對身體有沒有影響?
針對這個問題,小編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天然礦泉水燒開后產生白色沉淀和漂浮物的原因。
天然礦泉水是水與儲水巖層經過數百年乃至數千年長期接觸,在一定的環境溫度和壓力下互相作用,巖層的礦物質溶解于水中而形成。天然礦泉水的儲水帶與地表水天然隔離,不受污染。礦泉水有多種類型。例如偏硅酸型(偏硅酸大于25mg/L)、鍶型(鍶含量大于0.2mg/L)等等。
礦泉水燒開后的白色沉淀是什么?
白色沉淀物就是老百姓通常說的水堿、水垢,科學的說法它叫硬度。
根據2001年1月1日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健康的水》中,美國環境研究員、營養學家、水專家馬丁·福克斯博士指出健康的水的標準是:含有一定量的硬度,要有一定量的溶解性總固體。其中硬度的別稱就是水垢,主要由鈣、鎂離子組成。鈣鎂含量高的水在低溫結冰或者高溫燒開后,會有白色礦物質生成,該成分主要為碳酸鈣、碳酸鎂、偏硅酸鈣。
天然礦泉水經加熱或冷藏后都會產生白色沉淀物,叫碳酸鈣,與將鈣片捻碎后形成的白色粉末是同一種東西。在地層深處礦泉水中鈣是溶解在水中的,以碳酸氫鈣結構溶解于水中。礦泉水經礦泉水廠的深井汲取到水處理設備中,再經灌裝和運輸,水溫已經變化,鈣開始析出。如果再經加熱,水中的碳酸氫鈣分解成碳酸鈣、二氧化碳和水,沸水降溫后,碳酸鈣很快就沉淀,不影響礦泉水水質的清澈爽滑,不影響飲用。如果慢速加熱,一般看不見白色粉末,但容器多次使用后底部會有形同結垢的沉淀物。
礦泉水燒開后的白色漂浮物是什么?
礦泉水燒開后產生了白色漂浮物,是因為礦泉水中富含偏硅酸的緣故,水在加沸時形成硅酸鎂、硅酸鈣,這種礦物質即使沸騰后也不溶于水,而是變成中空的微小顆粒漂浮在水面上,在水的表面形成白色漂浮物。這完全屬于正常情況,對人體沒有害處,可放心使用。
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GB8537-2008“感官要求”中,特別規定肉眼可見物允許有少量的天然礦物鹽沉淀。碳酸鈣是人體的重要鈣源之一,其人體內的留存率達34%,高于其它鈣劑,是價廉物美的補鈣劑。
常喝礦泉水會得結石病嗎?
有人誤以為常飲礦泉水會得結石病,造成這種誤解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其一,是把我們日常生活中礦泉水的結垢現象與人的結石病聯系在一起。實際上水壺內的結垢與結石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水壺中的結垢現象是單純的化學現象,它的形成是有一定條件的。水經過煮沸后才出現白色沉淀物,這種現象在人體內不會發生。
(圖片來源:CCTV13《每周質量報告》--瓶裝水調查)
其二,結石病屬于病理狀態,是復雜的生理生化過程。從外形來看也是石頭,但是它的組成成分都是來自體內的固有物質,有許多是有機物質。結石的形成和長大與滾雪球類似,它的核心是體內脫落的上皮細胞、器官內的凝血塊、寄生在體內的細胞菌團、蛔蟲的殘體或蟲卵等,體內的一些磷酸鹽、草酸鹽、碳酸鹽和尿酸鹽等沉積在這些粗糙的核心上,就形成結石。結石病與遺傳、性別、年齡、食物結構、疾病、職業等諸多因素有關,其成因非常復雜。
例如高膽固醇、高脂肪、低蛋白的飲食容易造成膽固醇結石,前列腺增生容易造成膀胱結石。有些結石病還具有地區性的特點,例如廣東的東莞為腎結石病的高發區,而該地區的水質卻為軟水區。
(圖片來源:CCTV2--《是真的嗎?》--喝水垢大的水會得結石病嗎?)
其三,有人認為飲用礦泉水多了,攝入的鈣就多,就會得結石病。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鈣是人體豐富的元素之一,鈣攝入不足的直接后果是血鈣降低,從而引起一系列的嚴重病理反應。有人實驗表明,正常人長期服用足量的鈣劑不僅不會是血鈣持續上升,相反,是可使血鈣轉為正常的途徑。結石形成的機理雖不完全清楚,但正如上述所述,鈣的長期攝入不足則是原因之一。而常飲礦泉水可以起到很好的補鈣作用,因為礦泉水中的鈣是以離子狀態存在的,更易被人體吸收。
綜上所述,我們的結論是:常飲天然礦泉水非但不會引起結石,反而會起到預防保健的作用。(《飲用天然礦泉水知識問答》--地質出版社)
飲水小貼士:
1.只有天然礦泉水在燒開后才會出現白色沉淀物,如若燒開的礦泉水中沒有白色沉淀物,有可能不是真正的礦泉水。
2.國外許多地區有生飲礦泉水的習慣,所以比較少有白色沉淀物出現。而中國人向來有熟食的習慣,常常將礦泉水煮沸飲用,出現鈣鎂濃縮凝結的情況就相對比較多。其實,除了烹調需要,常溫飲用礦泉水可以保留水中更多的微量元素及含氧量,對人體骨骼,血管均有好處。
資料來源:
1.《健康的水》--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飲用天然礦泉水知識問答》--地質出版社
3.CCTV1《生活早參考》--解密水垢
圖片/視頻:
1.CCTV13《每周質量報告》--瓶裝水調查
2.CCTV2--《是真的嗎?》--喝水垢大的水會得結石病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